邮件组: Health_links@googlegroups.com     QQ群:217486938

                    

           站长信箱: helinks@gmail.com   站长微博:健康者连线 http://weibo.com/u/1405856327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资讯 > 正式发布 > 战略规划 > 详细内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初步框架
发布时间:2010/9/12  阅读次数:829  字体大小: 【】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初步框架 (2010-2015)(草案,供参考)

一、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健康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设立了健康教育总统委员会,联邦卫生福利部设保健信息及健康促进办公室,疾病控制中心成立了有关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并规定健康教育为国家优先项目,先后颁布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力发展框架》、《健康的人民》、《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能力》、《学生健康教育国家标准》等。

加拿大政府制定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计划,提出了健康领域的概念,主张健康是人类生物性、环境、个人生活方式及医疗保健系统互动的结果,并强调医疗保健只是其中的一个决定因素,全方位综合性的健康政策还必须顾及其他决定因素。

19789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宣言提出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关键策略和基本途径,成为会员国规划未来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南。

1986年第一届世界健康促进大会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这次大会阐述了健康促进的概念,并发表了《渥太华宪章》,明确提出,健康促进是一个增强个人和社区控制健康影响因素的能力的过程。健康促进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理论与方法,更是指导人们实践与行动,达到健康的理想途径。《渥太华宪章》是国际上公认的健康促进的里程碑。

世界各国在健康促进的探索中取得了成果。芬兰北卡地区通过针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成功地使总吸烟率从52%下降到35%,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了11%,中年男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38%,与其他地区比较,取得了用其他措施难以取得的显著成绩,成为国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历史上成功的经典模式。

其他成功的范例还有澳大利亚的健康促进项目、泰国的艾滋病预防项目等等。他们都在健康促进的框架下,根据各自的国情,针对不同的公共卫生问题,探索了成功解决健康危机的途径。

近年来,健康促进强调以场所为基础的干预活动,并得到推广。场所的规模可大可小,经常选择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的场所一般包括:城市、学校、医院、工作场所、居民社区。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强调了组织行为改变、社区环境改变、人文环境及政策环境对人们行为变化的制约与影响,同时强调了综合干预的重要意义。这样,在同一个场所,针对同一种人群,可以对各种健康问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干预,提高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效果。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人类追求健康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并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健康危机做出了积极贡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还将不断的发展并不断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国内健康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健康教育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探索与辛勤工作,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围绕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重点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我国,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消灭脊灰,消除碘缺乏病,控制烟草,预防控制血吸虫病、艾滋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多方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预防控制艾滋病全民健康教育工作逐年加强,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工作。

2003年全国人民抗击SARS的斗争中, SARS防治知识达到全社会普及的程度,健康教育为我国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发挥了巨大作用。我所三个月内就制作下发了735425万份宣传材料。

在历次救灾防病中,健康教育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发挥了积极作用。1998年,我国8省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卫生部首次提出:健康教育资料与食品、药品同步送到灾区每一个家庭。各受灾省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奔赴救灾第一线,在大堤、船头和灾民中开展健康教育,灾区的每户居民都得到了一份以上的救灾防病宣传资料。在20085·12汶川大地震后,健康教育工作针对灾区内各灾民安置点的不同情况,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制作了大批传播材料张贴与发放。

针对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带来的严重社会与经济负担,我国开展了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健康促进活动。

2.城乡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创建卫生城市,绝大多数城市形成了市、区、街道的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任务之一

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下简称行动)为平台,在中央行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全国各省行动领导小组的大力配合下,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3.重点场所和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995起,在WHO支持下,我所在全国开展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试点工作。

工矿企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主要开展了安全防护和职业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院健康教育工作逐步由院内向院外发展,由病人扩大到医护人员和社区人群,由知识传播向心理健康和行为干预转化,由单纯宣传逐步向健康促进发展。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式和手段日趋完善

健康教育方法逐渐由大众传播为主转向传播与教育并重,基层健康教育活动更加注重人际传播技巧的应用。健康教育学校、健康大课堂等形式在社区普遍运用。健康教育材料制作走向科学化、市场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等新的健康教育媒体和同伴教育、自我导向学习等新方法,不断应用到健康教育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健康教育方法学。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研、学术活动及国际合作交流

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与多个国际驻华机构合作,在国内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及能力建设,如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

随着我国政府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所承担着国家863课题2个,科技部研究课题3个,大力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与各国和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交流日益增多,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

6.国内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趋势

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宗旨,坚持以加强城乡基层卫生工作为重点。

1)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有效地预防控制和预防了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完善了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大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重大灾难的应对能力。

2)在农村继续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卫生防病意识,逐步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在城市,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平台,结合创建卫生城市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4)进一步提高广大公众的基本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2007年卫生部制定和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这对于界定我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推动公民健康素养监测与评价工作,提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同时继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技能,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性环境为目标,在全民范围内倡导和推进健康生活方式。

5发挥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这一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确立的目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有利于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现有队伍、网络建设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是国家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机构和技术指导中心,与各省市健康教育所、卫生厅(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基层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已在全国形成健全的、覆盖全国各省市的健康教育网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曾圆满完成过WHO“健康促进学校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中英合作项目预防艾滋病城市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方法与应用研究UNICEF“艾滋病预防干预等多项国际项目;承担了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与评价体系建立、科技部863专题我国亚健康人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我国城市亚健康人群干预措施研究、科技部公益专项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干预研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我国重点人群重点传染病预防的行为干预适宜技术研究、科技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模式研究、卫生部等9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艾滋病宣传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等大型国家级健康教育项目;举办过预防艾滋病、结核病等多个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在国内外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管理、大型调查的设计与实施、传播材料设计与制作、行为干预、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数据库建立与维护、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经验,具备开展国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能力。现有研究人员46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博士6人,硕士17人。

  

二、需求分析

1.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工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肺结核、疟疾等传染性疾病死灰复燃,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综合报告》中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大城市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1%,与1996年相比,患病率上升40%。根据浙江、河北两省的流行病学调查推算,全国15岁以上的公民存在精神卫生问题的比例占到了15%以上。另外,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卫生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公众健康。

面对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果不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面临的将不再是单纯的疾病负担问题,而是能否实现和谐社会、能否实现我们的长远战略的问题。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公众对疾病防控的知识、意识和技能,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这是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2.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1)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范尚未完善;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

3)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专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4)社会有关方面对健康教育还存在着模糊认识;

5)社会上开展的一些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缺乏科学性,有的受商业利益影响,甚至传播错误信息,误导公众。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健康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民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深刻地揭示了健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同时也阐明了全民族健康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我国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持续均衡改善,是我们整个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也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战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具有普惠性、公平性,最经济,最有效,是解决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的最佳选择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是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六大职能之首。20075月,国务院在批转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四、发展目标

(一)到2015年的科技发展目标

1.制定我国公民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系统;

2.制定适宜我国公民采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完成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研究;

4.完成建立我国公众健康素养的评估体系;

5.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健康教育应对技术的研究;

6.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健康教育干预技术和效果评估的研究;

7.完成重大疾病健康教育干预适宜技术和效果评估的研究。

(二)到2020年的科技发展目标

1.完成开展社会支持环境对公民健康观念和行为影响的研究;

2.继续研究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适宜技术;

3.完成健康素养综合干预技术的研究;

4.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危及沟通与管理的研究;

5.完成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信息资源库。

  

五、重点领域及主要任务

(一) 重点领域一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适宜技术研究

1.领域概述:

生活方式是个人或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或行为模式,是习惯化了的生活活动形式。生活方式对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和国家都是重要的。健康生活方式一般含义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健康和戒烟限酒。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行为危险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国民体质逐步增强,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时也导致了人群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与膳食不平衡和身体活动不足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如不采取积极行动,我们面临的将不再是单纯的健康负担问题,而是能否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战略问题。

通过倡导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其他国家已有很多成功经验。2004年,第五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要求各成员国将推动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作为保障民众健康、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策略。因此,由国家倡导并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将能极大地促进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对落实党的十七大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我国公民的生活方式现状;

2)研究制定我国公民生活方式评价指标系统及适宜我国公民采用的健康生活方式;

3)研究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4)社会支持环境对公民健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5)研究公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监测与评估体系;

6)社会生活压力事件对健康的影响;

7)探索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适宜技术。

(二)重点领域二 ——健康素养研究

1.领域概述:

健康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全民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列,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大要素。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是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为了便于测评,常用健康素养来反映健康素质。

国外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健康素养水平,能够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婴儿及孕妇死亡率,改善人口的健康状况,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效率。

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公众健康素养十分重视,已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制定了健康素养评价标准体系,进行过数次全国健康素养调查,并开展了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考核评价标准,如美国《健康人民2010》。

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我国公众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对我国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进行了比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减少和消除健康不公平的重要方法。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公众健康素养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2分析与研究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

3)研究制定健康素养综合干预技术

4研究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5)研究健康素养与利用卫生服务能力的关系。

  

(三)重点领域三 ——突发公共事件健康教育

1.领域概述:

进入21世纪,全世界接连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生物恐怖事件、SARS疫情、大海啸、大地震等等,使突发公共事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极大地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调动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密切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有效运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这一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反恐斗争和我国的防治SARS的工作经验表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时,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可以使公众了解正确的预防、自救互救等有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和逃生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不仅可以避免大范围的社会恐慌,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减少伤亡人数,而且可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极大地促进突发公共事件的防制工作。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健康教育应对技术

2)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健康教育干预技术和效果评估体系

3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危机沟通与管理。

  

(四)重点领域四 ——重大疾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领域概述:

我国的重大疾病包括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禽流感、SARS、血吸虫病等传染性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66.83/10万和0.81/10万,其中,传统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的发病率分别为102.09/10万、86.23/10万。艾滋病疫情评估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在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途径感染的比例为44.7%,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手段和方法,提高人群对传染病防控的知识、意识和技能,改变不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解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问题的经济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普及防病知识,提高广大民众自我防病的能力,则传染病的传播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有效控制。如2003SARS流行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再如,随着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入,影响艾滋病发生和传播的不健康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共用针头注射毒品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性工作者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01年的14.7%上升到2006年的41.4%,为预防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综合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其中18-59 岁的劳动力人口中有 1.1 亿人患病。在大城市,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6.1%。与1996年相比,6年时间内患病率上升40.0%。估计全国有糖尿病患者约2346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约1715万人,而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受害人群。目前,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已达到60%

2.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2)研究重大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适宜技术和效果评估;

3研究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信息资源库。

  

六、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目前我国各种媒体开辟了大量传播有关健康信息的专栏,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等等,但有的受商业利益影响,内容缺乏科学性,甚至传播错误信息,误导公众。因此有必要开辟公益性的健康教育网站,由国家级健康教育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正确引导公众的健康理念。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健康连线版权所有   技术维护:北京华康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0001050号-1    重要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