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组: Health_links@googlegroups.com     QQ群:217486938

                    

           站长信箱: helinks@gmail.com   站长微博:健康者连线 http://weibo.com/u/1405856327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资讯 > 热点话题 > 医疗卫生改革 > 详细内容
60年卫生事业发展成就篇
发布时间:2009/12/13  阅读次数:998  字体大小: 【】 【】【
  

60年卫生事业发展成就篇(供参考)

主题词

重要成就/里程碑

概述

  

建国60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我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经过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艰苦奋斗,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疾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健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康改善

国际公认的衡量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1.国民平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

2.孕产妇死亡率,由建国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34.2/10万;

3.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的14.9

  

典型事例:

-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儿童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儿童少年营养状况不断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下降(5-8岁儿童少年生长迟缓率)。

-虽然我国仍然属于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上述健康指标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实现我国政府庄重承诺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健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城乡: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事业一穷二白,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努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变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开展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建立城镇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经过60年的发展,医疗卫生机构从3670个增加到29.8万余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2.9万个,农村乡镇卫生院有近4万个,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人员由54.1万人增加到 616.9万人,每千人口医生数由0.67人增加到1.57人,每千人口护士由0.06人增加到1.25人,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已建成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提供从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到健康教育、预防、康复等综合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能基本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城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旧貌换新颜

-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服务能力与水平显著提高

-医务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卫生服务功能日益扩展

-卫生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高层次卫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医疗卫生专家,截至2009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485人。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典型事例:

-妇幼健康: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妇女儿童卫生问题,不断完善的妇幼卫生法制建设和服务功能,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的卫生保健服务,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建国初期,在很多农村地区,妇女生孩子都要请“接生婆”。我国从50年代开始普遍推广新法接生到如今孕妇住院分娩全面普及,中国历史上形成的高生育率、高死亡率的生育模式已彻底改变。深入开展的妇幼卫生项目,使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快速推进:2002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农民历史性地获得了制度性医疗保障。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参加新农合的人口已达8.15亿,参合率达到91.5%,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切实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亿万参合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力发展城市卫生服务: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每3-5万人口或1个街道为范围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万个,社区卫生服务采用适宜技术、基本设备和基本药品,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中医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在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与西医药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任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一根针,一把草”简便验廉的特色诊疗技术在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中深受百姓热爱。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医疗体系趋于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重大疾病、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已建成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显著提高,药品供应能基本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卫生监督执法,保障人民健康: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监督体系及法规体系。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查处违法行为,在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职业病防治、血液安全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出台了《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实行全程监管,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体系,对不合格药品实行召回,建立了覆盖全国农村的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30年前,背着红药箱,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走乡村的“赤脚医生”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如今,拥有专业技术的村医,坐在设施齐全、标准化的村卫生所里,为乡里乡亲把脉问诊。

-从“赤脚医生”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人才,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到花园式、宾馆式医院

疾病控制成果辉煌:

在我国历史上,传染病、地方病曾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采取多项综合防控措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从1949年的2/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

-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62.87/10.

-霍乱、鼠疫、天花、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已陆续消灭或基本消灭,其中,天花灭绝时间比全球范围提前10多年。

-通过采取多项综合性防治措施,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基本上控制了鼠疫、霍乱、麻风病、丝虫病等疾病的流行,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

典型事例:

   -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倡导和发动爱国卫生运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卫生工作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对控制传染病流行、改变城乡卫生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覆盖面逐步扩大,6.26亿农村人口喝上自来水;1.52亿农户用上卫生厕所。

    

-我国疾病控制的里程碑: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消除丝虫病,基本消除麻风病,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大骨节病、克山病和氟中毒等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场普及牛痘疫苗接种运动,让新中国彻底消灭天花

*基本消灭丝虫病和麻风病。1994年我国基本消灭丝虫病,1998年基本消灭麻风病。

- 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后,经过不懈努力, 公共卫生与应急体系全面加强

-初步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卫生应急能力整体提升。

   -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在确保汶川地震大灾之后无大疫、防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在取得抗击“非典”(SARS)的胜利后

-计划免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儿童预防接种,目前免疫规划范围已扩大至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是目前世界上计划免疫覆盖病种较多的国家。计划免疫接种对消除天花、脊髓灰质炎、基本控制白喉、百日咳和麻疹等传染病流行,有效降低乙肝发病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果,避免了成千上万儿童的死亡与患病,计划免疫工作惠及了亿万百姓。

   -昔日“傻子屯”,今日“幸福村”: 碘缺乏造成儿童智力低下,通过全国范围的补碘行动,儿童智力发育已达到正常。建国初期,黑龙江桦川县集贤村因缺碘造成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严重危害当地群众健康,被称为“傻子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通过采取食盐加碘综合防治措施,青少年智商明显提高,2007年,集贤村参加高考的6名考生全部金榜题名,

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近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力度。解放前在12个省、自治区流行的血吸虫病被有效控制,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救死扶伤 医德高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医疗卫生专家和模范人物。在抗击“非典”和汶川特大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凸显了医疗卫生工作者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风貌。

卫生科技日新月异 医学教育硕果累累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的卫生科技和教育体系。中国卫生科技人员在重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典型事例:

-临床医学研究:建国60年来,我国在临床医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发现沙眼病病毒,断肢再植等)。

-基础研究:我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已经跻身国际前列,从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1%工作,到参与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的10%,再到发起并主导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我国在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影响迅速上升。

-新药研发:我国自主研发的医药成果不断涌现,拥有多项世界第一(人工牛胰岛素, 青蒿素)

-医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2007年,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高等专业学校有35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14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8.6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7.2万人。同时,大力推进和发展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项目,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际合作日益广泛 对外交流不断发展

-1972年,我国恢复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席位,2006119,陈冯富珍博士当选WHO总干事,这是中国首次提名竞选并成功当选联合国专门机构最高领导职位。几十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参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和《国际卫生条例》的修改等国际卫生政策决策,全面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各项卫生合作。

-多、双边合作以及民间合作成果斐然:据不完全统计,自   年以来,我国共接受卫生多双边援助近15亿美元,贷款近13亿美元,先后与89个国家签署了300余个卫生合作协议或执行计划。多、双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发展。

-援外医疗队: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截至20086月,中国已向亚、非、拉、欧和大洋洲的69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20679人次,为受援国诊治患者2.6亿人次。我国派出援外医疗队的人数、覆盖国家的数量和所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展望

200946,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确定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健康中国2020战略:

健康的中国,我们医疗卫生工作者任重道远。

健康的社区,需要我们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做一个健康的中国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疾病康复,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幸福安康的家庭、健康美好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需努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健康连线版权所有   技术维护:北京华康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0001050号-1    重要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