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组: Health_links@googlegroups.com     QQ群:217486938

                    

           站长信箱: helinks@gmail.com   站长微博:健康者连线 http://weibo.com/u/1405856327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资讯 > 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 生活方式与行为 > 详细内容
《保持健康体重知识要点》
发布时间:2009/11/25  阅读次数:530  字体大小: 【】 【】【

印刷版面小折页下载

保持健康体重知识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09-06-30
基本知识
1.超重、肥胖和体重不足,都是健康的“元凶”
2.不健康生活方式、肥胖与多种慢性病发生的关系密切
3.解决超重、肥胖问题关键在预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最为重要
4.控制膳食总能量,坚持吃动两平衡
5.“减少静坐时间”,保持健康体重,特别是正常腰围
6.儿童肥胖危及终生,预防应从早期开始
7.维持健康体重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是根本
基本知识要点
1.       超重、肥胖和体重不足,都是健康的“元凶”
l   健康体重根据体重指数计算,18岁及以上成年人,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低于18.5属体重不足, 在24-27.9之间属于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kg)/ 身高(m)2
l   体重过高和过低都不健康。
l   超重可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的风险,肥胖者更易患骨关节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内分泌紊乱、心理障碍等多种疾患。
l   体重过低影响未成年人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影响成年人体质,还与免疫力低下、月经不调或闭经、骨质疏松、贫血、抑郁等病症有关。
2.       不健康生活方式、肥胖与多种慢性病发生的关系密切
l   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酗酒和一些心理问题都与肥胖有关,也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元凶。
l   我国居民正变得越来越胖。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 %,比1992年分别升高了39.0%和97.2%。
l   在我国大城市,每四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超重或肥胖的,而且数目还在增加。
l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体重,进而预防其他慢性疾病。
3.       解决超重、肥胖问题关键在预防。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最为重要
l   引起肥胖的原因复杂,减肥难度大,所以要特别强调预防。
l   同样的体重指数,腰围可能不同。腰粗危害更大,其患相关慢性病的风险增加。
l   中国人的理想腰围,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
l   体重与能量的进出平衡有关。当吃进去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成为脂肪积存下来,久而久之,其结局就是肥胖;反之,当进食能量小于消耗量,体重便会降低。
4.       控制膳食总能量,坚持吃动两平衡
l   “管住嘴”并不意味着不能享受美食,关键是不能吃的过量;这顿饭吃多了,下顿饭少吃点,更好的办法是通过增加运动消耗掉过多的能量。
l   肥胖受遗传影响,但环境因素,特别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更大。
l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要在日常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l   保持健康体重,不宜顿顿吃到十分饱,更不能肚子撑了才撂筷。
5.       “减少静坐时间”,保持健康体重,特别是正常腰围
l   养成多动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生活中走路、上下楼梯、骑自行车、清扫房间、做饭等都可以增加能量消耗。
l   运动能够增进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糖,强壮骨骼,使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还有助于延长寿命、改善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减轻压力和抑郁。
运动达到中等强度时,感到呼吸心跳加快,有如尽力快走。
l   每天至少应以中等强度运动半小时。
6.       儿童肥胖危及终生,预防应从早期开始
l   孕期母亲体重增长过多是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高的决定因素。
l   孕期应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
l   儿时肥胖,成年后也容易发胖,各种慢性病也会提前发生。
l   中国儿童少年(7-17岁)体重判断标准与成年人不同(见附表)。
l   家长不要过多欣赏孩子胖态的可爱,而忽视孩子肥胖的危害。
l   家庭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膳食模式。
l   父母是孩子合理膳食的最好老师和决定者。
7.       维持健康体重需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是根本
  l   坚持控制饮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持之以恒,才能长期保持健康体重。
  l   单纯节食减肥不可取,因为减去的体重还包含脂肪和肌肉等非脂肪成分。
  l   控制饮食加运动,可以避免“减肥”的同时“减肌肉”。
  l   耐力运动和肌肉力量锻炼同样重要。
就餐习惯、业余生活、睡眠、心理压力等因素都可以影响身体对体重和能量平衡的调节
附表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 分类标准(千克/平方米)
年龄(岁)
男性
女性
超重
肥胖
超重
肥胖
7
17.4
19.2
17.2
18.9
8
18.1
20.3
18.1
19.9
9
18.9
21.4
19.0
21.0
10
19.6
22.5
20.0
22.1
11
20.3
23.6
21.1
23.3
12
21.0
24.7
21.9
24.5
13
21.9
25.7
22.6
25.6
14
22.6
26.4
23.0
26.3
15
23.1
26.9
23.4
26.9
16
23.5
27.4
23.7
27.4
17
23.8
27.8
23.8
27.7
18
24.0
28.0
24.0
28.0
资料来源《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健康连线版权所有   技术维护:北京华康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0001050号-1    重要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