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组: Health_links@googlegroups.com     QQ群:217486938

                    

           站长信箱: helinks@gmail.com   站长微博:健康者连线 http://weibo.com/u/1405856327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资讯 > 热点话题 > 名家论坛 > 详细内容
我国健康教育学科建设发展 李枫
发布时间:2013/4/25  阅读次数:512  字体大小: 【】 【】【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教授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200032,电话: 13916345744,Email: fli@shmu.edu.cn
  
学科是指学术上的科学分类,指属于一定的科学领域或某一门科学的分支。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健康教育学为预防医学大类下的二级学科。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成立25周年的年会上、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暨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成立50周年的喜庆会上,本文从一个高校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角度来谈谈对我国健康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体会。
  
       一、我国健康教育学科发展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
健康教育的历史可以说与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追溯久远。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即论述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知之则强。知,谓知七益八损、全性保命之道也。不知则老。”甚至谈及健康教育的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所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历代仁人志士,多有健康教育的实践,留下许多传播医药、防病、养生健体知识的著述。关于健康教育在国内外的历史,已有许多专著,此处不赘。
       当代,从世界范围讲,公认现代的健康教育最先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家正式成立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健康教育开始向着专业领域发展。我国健康教育的专业理念的发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健康教育事业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是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从1984年开始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正式引用“健康教育”一词,各地也逐步使用“健康教育所”、“健康教育馆”、“健康教育教研室”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在各级卫生工作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为了适应疾病谱的变化而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进行机构改革,将过去的以单一预防传染病为职责的“卫生防疫站”模式改建为预防控制所有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模式。同时,按照国务院有关精简机构的精神,许多省市的健康教育所合并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一般认为,当一个学科具有它的专业行业协会、专业研究院所、专业教材、专业学术杂志刊物、专业学位和职称系列,是一个学科发展壮大和发展的标志。
       1、专业性行业协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的成立
       1984年9月成立中国卫生宣传教育协会,并在1990年4月的第二届全会时更名为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制定了协会的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团结全国各界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发展我国健康教育事业,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卫生科学知识水平,建立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增强健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努力。协会的任务是:协调健康教育社会参与;开展健康教育学术活动;交流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加强健康教育政策研究,开展咨询服务;组织科研协作和成果鉴定;培训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编辑健康教育会刊书籍;承办有关部门委托项目;进行健康教育国际交流。从此,中国健康教育学科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专业性研究机构--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成立
       1986年4月15日,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成立。建所时,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由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其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业务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以应用科学为主,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为国家当前和长远的健康教育战略,组织建设中国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业务工作体系提供服务;为全国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提供科研和业务指导;评价和改进、提高健康教育手段和效果;设计和推进全国健康教育活动。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是全国健康教育专业骨干重点培训基地;全国传播材料制作中心;全国健康教育信息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
       3、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的发行
19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健康教育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专业杂志纷纷创刊,广大专业工作者著书立说,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健康教育学科得以迅速发展。1985年,在原华东、西南六省市卫生宣教协作区主办的《卫生宣教》和原北方十三省卫生宣传教育协作区主办的《卫生宣教研究》杂志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健康教育》杂志。《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和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健康教育学术研究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使我国健康教育学术研究有了一个主导刊物,对于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6年由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主办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创刊,是本学科的第二本全国性专业学术刊物,大大促进了全国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学科的健康发展。
       4、高等医学院校健康教育专业的设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被提到了议事日程。1983年12月,中央爱卫会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卫生宣传教育专业设置及其教材编写座谈会,启动了我国健康教育专业教育筹备工作。这之后至1986年,中央爱卫会和卫生部连续五次组织全国有关部门及专家座谈,就在高等院校设置健康教育专业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健康教育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
       1985年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开设卫生宣传教育专业正式招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医学院校创建的第一个健康教育专业。稍后,受中央爱卫会和卫生部委托,南京艺术学院开设了健康教育美术专业大专班。1986年,在中央爱卫会和卫生部的支持下,南京金陵职业大学也开设了三年制健康教育大专班。
       1986年10月13日,中央爱卫会、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在上海医科大学召开“健康教育专业研讨会”,对设立健康教育专业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关于建立健康教育专业的共识。同年,上海医科大学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率先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培养本科学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此后,同济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先后成立了健康教育教研室,创立健康教育专业,开展健康教育教科研活动,以后期分化方式培养普通本科健康教育专业学生。
       5、专业性教材不断创新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健康教育学者就开始在引进国外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健康教育成功经验,探讨适合于我国健康教育实践的理论。1988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由贾伟廉主编的《健康教育学》,是新中国第一部高等医学院校健康教育专业教材。这部《健康教育学》较系统地阐述了新中国的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新中国健康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和健康教育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0年10月,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在上海召开了健康教育专业教材编写座谈会。确定在全国爱卫会办公室领导下,设置教材编写办公室和教材编写学科小组,确立学科组牵头人,由各院校共同参与编写第一套高等医学院校健康教育专业协编教材。各教材的主编单位分别是:上海医科大学、河北职工医学院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医科大学主编《健康传播学》、华西医科大学主编《健康行为学》、同济医科大学主编《心理学》(健康教育专业用)。本套教材在内容编写上保持了严格的学科界限,突出了健康教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既注意吸取了国外新理论、新方法,又注重适应我国健康教育的实际,初步形成了我国健康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材系列。1993年9月,4部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确定建国以来第五轮规划教材时,第一次纳入了《健康教育学》,这是第一部教育部和卫生部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四川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马骁院长为主编,全国八家医学院校共同编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健康教育课程已经走出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的范畴,向预防医学、卫生管理等相关专业渗透,面向健康教育战线广大专兼职人员开展在职培训。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各院校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也编写了不同版本的校编健康教育教材,如:
       1990年,同济医科大学梁浩材主编系列教材《现代健康教育学》、《医学传播学》、陈心广编著《行为医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2月,上海医科大学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6月,北京医科大学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率先应用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书名。
       2003年10月,复旦大学傅华、李枫主编了本学科第一本研究生用教材《现代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4、健康教育列为公共卫生医师资格考试课程
       于1998年6月颁布、1999年6月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公卫医师和助理公卫医师执业资格和临床医师一样,必须经过国家组织的考试才能认定。经国家医学考试专家委员会反复论证,确定把健康教育列为执业公卫医师资格考试科目。这大大增强了健康教育学科在医学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北医的吕姿之教授和复旦的李讽教授等多年来参与这项工作。
       5、健康教育专业列入国家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职称系列
       90年代末起,上海、安徽、海南、天津等一些省、市相继将健康教育专业列入专业人员职称系列,组织本省、市的高级职称(健康教育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中级职称(健康教育主管医师)、资格考试与测评。200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卫生部人事司委托,召集有关专家制定健康教育主管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职称评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各省、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国家级标准。这使健康教育工作者职称的晋升开辟了名正言顺的途径,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
  
       二、健康教育学的定义、理论和方法趋与统一和完善
       要学习和掌握好一门学科必须对学科的定义、理论和方法等在学科的发展中形成共识。
       1、健康教育的概念                                              
       世界上关于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的概念有几十种说法,几乎没有完全统一的能够被公认的概念或定义。目前全国规划教材对健康教育学的定义是: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边缘学科。比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这样来叙述: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向受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健康教育理论是由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预防医学、社会市场学等学科的理论融合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研究范围,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
       2、健康教育的工作手段
       健康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的科学,它是结合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等学科知识和工作方法进行工作的,其原理是运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方法诊断社区或人群的健康问题,找出健康教育的“靶”问题。并以提高科学认知为基础、以树立正确态度为关键、以掌握保健技能为支持、以改变行为为目标进行工作。健康教育的工作原理是动员各种对行为改变起作用的因素,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条件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
       3、健康教育的的功能
       1)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这样的事实,如在男医生?转变成健康行为。这是一门知识,也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
       2)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47%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要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降低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损害程度,只能依靠健康教育。通过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人们懂得健康的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就能有效地预防、减少或推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3)预防传染病
当今流行??且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性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就直接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干预高危行为就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4)帮助遏止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
西方工业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医疗费用急剧上涨,我国自90年代初以来,人均医疗费用年增长率在20%以上,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还将有更快增长的趋势,甚至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卫生保健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要遏止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效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就是预防和减少慢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战略上看,健康教育又能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5)适应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心理健康将会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只管治疗身体疾病、不管心理健康的卫生保健服务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将是适应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内容。
       4、健康教育的特点
       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健康教育的理论是从多门学科发展而来的。因此,健康教育具有多学科的特点。
       2)以行为改变为目标:健康教育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人的行为问题,所以改变人们不健康行为和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是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健康教育要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首先要实现行为改变的目标。健康教育主要是使用传播、教育和干预的手段来促使人们的养成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注重对行为的分析、诊断和评价。
     4)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善健康状况的直接效果有较大难度:人们的健康状况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行为改变促进健康的效果评价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5)涉及面广:健康教育是一门学科,它有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从这个角度讲健康教育有自己的领域。但是从工作范围和领域来看,离开了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和为其他领域提供服务,健康教育就不能独立存在。从这个角度讲健康教育又是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的。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联系、内涵和区别
       健康促进是指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有:
       1)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某一部分人群和针对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
       2)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即避免暴露于各种行为、心理、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全面增进健康素质,促进健康。
       3)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它需要社会人群自觉参与,通过自身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而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社区和群众参与是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人群的健康知识和观念是主动参与的关键。通过健康教育激发领导者、社区和个人参与的意愿,营造健康促进的氛围。
       5)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融健康教育、行政措施、环境支持于一体。健康促进不仅涵盖了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内容,同时,还强调行为改变所需的组织支持、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等环境改变的各项策略。
       6、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社会动员
       社会动员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为了使确定的健康教育目标转化为当地群众的健康行为,要依靠社区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组织的合作,医护人员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开展城乡基层健康教育,首要的做法是进行社会动员。通过开发领导,争??通过组织协调和网络建设,实现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机构的协作;通过舆论导向,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三、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方向
       1、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核心是促使人们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制定一系列使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减低危险因素,预防各种“生活方式病”。这正是一种社会性的突破。据中国有关专家预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未来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将能下降25%~50%。说明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放在各项措施的核心地位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是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健康教育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阿拉木图宣言》把健康教育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之首,并指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实践证明,为了完成初级卫生保健其他各项任务,必须有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和先导。可以说,健康教育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实现所有健康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3、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健康教育引导人们自愿放弃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自身制造的危险,追求健康的目标,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4、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为维护和增进健康,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以及作出的与健康有关的决定。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能自发产生和拥有,只有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才能掌握和提高,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人们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与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提高整体医学文化水平,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面临的挑战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4)积极配合医疗卫生改革,推动医疗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使基层医疗部门的作用向着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发展。
5)教育和鼓励每一个公民进行明智的健康实践。尤其要把对企业职工和亿万农民的健康教育作为实践重点。
  
参考文献:
1、民国时期健康教育文集,王东生、黄明豪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2、中国健康教育五十年,朱庆生、殷大奎、彭玉、郭子恒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3、岁月如歌-中国健康教育发展侧记,胡锦华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3月
4、健康教育学,马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月
5、现代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傅华、李枫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健康连线版权所有   技术维护:北京华康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0001050号-1    重要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