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者连线
热烈祝贺健康教育者论坛正式开通!
登录
|
注册
|
搜索
|
返回网站首页
健康教育工作者论坛
→
业务交流
→
健康信息松鼠会
→
营养保健品
→
谈谈螺旋藻中的铅
谈谈螺旋藻中的铅
发起人:xuefengren 回复数:
0
浏览数:
1473
最后更新:2012/5/3 6:00:09 by xuefengren
简洁模式
完整模式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2012/5/3 6:00:10
[
只看该作者
]
#1
xuefengren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192
注册时间:2009/11/12
回复
编辑
删除
谈谈螺旋藻中的铅
谈谈螺旋藻中的铅
Comments>>
云无心
发表于 2012-04-26 15:40
| Tags 标签:
原创
,
螺旋藻
,
重金属
,
铅
螺旋藻在最近可谓经历了波澜起伏,此前被许多人当作“神奇补品”,突然之间被爆出铅超标,被媒体称为“补品变毒品”。然后是几家“大品牌”喊冤,接着主管部门发布检测结果,称几个品牌“合格”。——这一逆转,不是因为检测结果有差异,而是所引用的国家标准不同。按照一般保健食品的要求“小于0.5毫克/公斤”,它们是超标了;按照螺旋藻的“小于2毫克/公斤”的标准,它们就合格了。
[img=240,214]http://healthlinks.web-33.com/user/healthlinks/upload/untitled(3).bmp[/img]
这一番起伏让公众更加困惑:铅含量没变,为什么一回儿是这个标准,一会儿又是那个标准?这些铅,到底对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铅是一种人体不需要的金属元素,能够在体内累积。长期摄入很低剂量的铅,也可能导致神经、肾脏以及血液等系统的损伤。对于儿童的危害更加明显,容易导致发育迟缓、认知能力低下。所以,这样的物质,摄入量的目标是零。
但是铅在我们的环境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工业废气中常常有它们的踪影,而土壤和饮用水中也不难发现。许多植物能够聚集铅,从而使得食物中也难以避免。换句话说,我们吃饭、喝水、呼吸空气,都有可能摄入铅。
就象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一样,我们无法完全避免,就只能尽力减少。根据目前的科学数据,认为每周每公斤体重摄入量不超多25微克,对健康的影响还可以接受。这个“安全标准”,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200微克。
有专家指出,螺旋藻中的铅超标只是说明它们是“不合格产品”,不意味着它们就“有害”。仅仅从数字上说,这也有一定根据。按照每公斤螺旋藻含铅2毫克计算,通常人们每天吃5克左右,所含有的铅大概是10微克。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大致相当于“每天安全摄入量”的5%左右。
不过这种分析的思路并不是很合理。铅的危害不取决于哪种特定来源,而取决于摄入的总量。如果螺旋藻只是人们摄入铅的唯一途径,那么这10微克的确造不成什么危害。但现实是,空气、水和其他食物中的铅,几乎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为了减少“慢性铅中毒”的风险,我们能做的就是:
在能够避免的地方,尽可能避免它的摄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类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含铅汽油曾是空气、水和自然环境中铅的一大来源,现在人们已经逐渐弃用了这样的汽油;油漆涂料中经常含有铅,在许多国家这样的涂料已经被禁用多年;而塑料和涂层中的铅,也经常使得中国出口的玩具被欧美拒绝。据美国的统计数据,几十年来,美国人的摄入的铅已经下降了90%左右。
有了这个“下降90%”的成果来对比,就可以看出“安全摄入量的5%”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量。因为,我们还可能从其他途径摄入多个5%甚至更多。比如说,美国规定糖果中的铅含量是每公斤不超过100微克,果汁中是50微克。如果达到这个量,那么100克糖果或者一杯果汁也就会达到那个“5%”。
也就是说,仅仅是螺旋藻中所含的铅,本身并不见得有多大危害。但是,它只是人体摄入铅的众多途径之一。尤其是那些铅含量很高的螺旋藻,对“总的铅摄入量”的贡献还是比较可观的。
对于食品、药品或者“保健品”,我们总是在“价值”和“安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如果螺旋藻真的有传说中的种种神奇,那么摄入这个量的铅,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如果它的“功效”只是镜花水月,那么就是在没有必要去承担这样的风险。
现实是,目前人们“相信”的螺旋藻功效,基本上都来源于商业营销,而缺乏科学依据。中国管理部门批准了螺旋藻的“调节免疫”“抗疲劳”之类很模糊不清的功能,而商家则衍生出种种“神效”。如果在美国,这可以算是严重非法,会受到惩处了。
科学事实是:螺旋藻是一种还不错的野菜——它的蛋白质、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较高。如果用它来代替常规食物,那么也的确能够提供相当丰富的营养。但是,作为“保健品”的螺旋藻,一般每天就吃几克,所能提供的营养成分也就很有限。比如商家喜欢说的“优质蛋白”,5克螺旋藻也就能提供3克左右,跟人体一天需要的几十克蛋白质比起来,无异于杯水车薪。其他的“营养成分”,也大致如此。
如果没有铅之类的重金属污染,把它当作菜吃,倒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当重金属含量不可忽视,那么“多吃”的风险也就大了。
(首发于《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