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者连线
热烈祝贺健康教育者论坛正式开通!
推进艾滋病干预工作在高危及脆弱人群中的普遍可及
发起人:xuefengren  回复数:0  浏览数:1745  最后更新:2009/11/18 15:40:44 by xuefengren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09/11/18 15:40:45
xuefengren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192
注册时间:2009/11/12
推进艾滋病干预工作在高危及脆弱人群中的普遍可及
  2009年8月9-14日,受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CHARTS)资助,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国艾办)组织了包括卫生部、农业部、中央党校、项目省卫生厅、疾病控制中心等多部门联络员及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代表团参与了在印尼巴厘岛举办的第九届亚太地区国际艾滋病大会,本次亚太艾滋病大会的主题是“人民赋权,加强网络”(“Empowering People, Strengthening Network”),旨在通过加强亚太地区艾滋病防治网络,关注人口流动、社会性别以及向弱势群体赋权等问题来有效应对艾滋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任学锋研究员作为CHARTS项目的技术顾问随团前往。收获颇丰,总结如下:

一、亚太地区艾滋病防治的面临形势与未来走向:

(1) 改变与创新:从全球来看,亚太地区的艾滋病流行趋势增长态势正在超过非洲地区。不仅感染的及受影响的人数还在迅速增加,而且发病率很高,形势不容乐观。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及亚太地区国家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亚太地区需要将有效的资源投入到在高危行为群体中推广最有效的、普遍可及的措施及对感染者群体的普遍可及的治疗、预防、关爱方面,这也是投入产出比最佳的防治措施。为了达到以上目标,需要各国重新审视目前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与措施,大胆改变与创新,寻求抗击艾滋病的最佳防治策略与路线图,同时要努力克服或解决立法或政策障碍,与社区组织及感染者群体积极合作,创建一个在边缘及高危群体中防治措施可及的有利环境,这需要号召大家展开联合行动。


(2) 普遍可及:本次大会倡导发展中国家推广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及早、正规抗病毒治疗及适当的医疗看护,认为这对于改善感染者生存质量、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患者期望寿命的差距非常重要。同时,各国需要探讨出可以普遍覆盖艾滋病感染高风险或脆弱群体,如男男同性恋、吸毒者及性活跃青少年群体的有效防治策略与方法。


(3) 赋权与能力建设:阳性人群和面临艾滋病感染风险的脆弱人群,都需要通过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创建友好支持环境、社会动员,以及将政府的防治规划与活动和脆弱人群的艾滋病运动紧密融合等方式来充分赋权,并增强其能力建设。
(4) 平等参与:本次大会特别强调女性及青少年的参与,过去我们把过多注意力都投入到吸毒、同性恋等高危人群身上,但其实在许多国家,新感染的人多是青少年或单一伴侣的妇女。亚太地区目前许多国家高于95%以上的新感染者都来自年轻的高危险群体,针对他们的预防服务覆盖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赋予权利、充分让他们参与到艾滋病防治运动上来。此次大会还特别强调社会不公正(inequity)造成的流动人口、男男同性恋、吸毒者、性别差异(特别是女性)等弱势与边缘人群预防治疗服务可及性差及艾滋病易感性高的问题,号召各国采取积极对策,通过倡导、改变政策环境、赋权、能力建设等途径促进更广泛边缘群体平等、无歧视的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


(5) 网络与整合:大会强调建立一个有效的全国性及地区性策略规划的重要性。此规划需要建立在详实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倡导与动员,最终通过有效的整合及联合行动落实到国家及社区措施或活动之中。同时大会强调加强感染者群体、不同社区、政府与非政府(NGOS)与民间组织(CBOS)之间、不同部门甚至地区、政府和个人之间的社会多部门及社区水平的联合行动,这需要加强相互的信任,密切网络合作,才能更好地对抗艾滋病。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些年全球性卫生投入更多地集中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疟疾等几个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艾滋病防治行动需要加强与整个社会的公共健康行动、社区卫生服务,如与肝炎、心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相融合,并与本国及地区卫生改革与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以促进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能本土化、常规化。


(6) 中国的经验:与会代表对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防治艾滋病运动中起到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及影响感到欣慰与自豪。代表们通过参加疾病防治局郝阳局长、性艾中心吴尊友主持的中国防艾专题论坛活动,与濮存昕、彭丽瑗等防艾大使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增加了对我国防艾工作的认识及信心。




二、对我国未来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国内机制创新:在重新审视我国目前艾滋病最核心的防治策略与路线的基础上,针对重点的防治政策障碍,如吸毒人群普及美沙酮治疗问题,进一步开发多部门及各级领导,出台鼓励相关边缘人群参与社区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及动员社区与感染者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机制,为促进相关服务在这些群体的普遍可及创立支持环境。


(2)加强青年及青少年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青年及青少年人群将形成艾滋病感染脆弱人群的主体,需要通过多部门联合行动(如与教育部),切实将艾滋病预防行动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并通过媒体及社会宣传倡导加大社会公众的预防意识与支持理解。


(3)促进艾滋病防治的性别平等及保护女性感染者的权益:随着我国目前呈现性接触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女性感染者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以及女性感染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家庭环境中遭受的不平等与歧视环境,这不仅需要加大女性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与倡导,还需要针对女性高危及感染者群体提供适宜她们的差别性服务、关怀与支持,以促使更多的女性参与到艾滋病防治运动中来。


(4)加强社区动员,促进边缘人群、高危人群更广泛的参与:近些年我国政府加大了艾滋病防治力度,在促进社会多部门、媒体、知名人士及各级卫生部门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确实为亚太地区国家做出了典范。今后需要加强社区动员行动,促进社区克服边缘群体参与艾滋病防治政策方面的障碍,寻找有效路径及最佳实践,国艾办要联合多部门、国际组织、社团及民间组织多方力量,起到一个枢纽及主导作用,在促进民间社会与政府良性与密切的合作的前提下,调动与鼓励边缘群体广泛地参与到防艾工作中来,这是我国今后艾滋病防治进程中需要跨越的一个重要瓶颈。同时,艾滋病防治教育也要通过大众传媒覆盖到农村广大农村、边缘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人群,这些群体防艾知识缺乏、意识淡薄,社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口流动将导致他们艾滋病感染的脆弱状态。


(5)加强医疗卫生系统艾滋病工作的整合:结合亚太地区及全球艾滋病防治的形势,以及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及任务,我国艾滋病防治需要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化时期,那就是社区艾滋病防治不能自成体系,要与国家推行的基本卫生服务密切结合起来,与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其他传染病、慢性病的治疗关怀服务结合起来,要将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机的纳入基层社区公共卫生规划、日常医疗服务规范、政府多部门工作规划之中,与医改的目标及实施战略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探讨社区艾滋病防治社区化、常态化、本地化、制度化、日常化、普及化、无差别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能再仅仅依靠外援及外部支持开展一时性的、单一化的“项目”活动。这方面需要我们艾滋病防治战线同仁今后共同努力与探索。